北大外院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讲述】薪火相传,行稳致远——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在半岛网页版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与世界文明共生”栏目的发言
2019-11-29
尊敬的郝平校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院友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对每一位半岛网页版的师生、院友,以及所有关心学院发展的嘉宾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20年前,拥有百余年学科历史的四个外语系——东方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共同组成了北大外语人新的家园——半岛网页版。
诚如开场视频所示,发轫于洋务运动的北大外语学科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历史。从承担首开国人视野重任的京师同文馆,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京师大学堂,再到北京大学,外语学科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锻造了北大外语人心怀家国、放眼世界、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南京东方语专、中央大学边政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外语学脉汇聚于此,共同构筑了北大外语学科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学术传统。
“北大是常为新的”,20年来,外院人从未止步,在学校及社会各界同仁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一代代北大外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坚守前辈学人的创业初心,积极投身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先进文化创造,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不断求索精进,努力推动和引领中国外语学科的健康发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第一, 秉承求是精神,扎实推动外语学科建设
20年来,学院师生凝心聚力,坚持“人文为本、多元发展”,在坚守传统、深度挖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外语学科内涵,探索具有社会责任、关照现实需求的学科发展路径,寻找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为学科改革与发展积累样本和经验。2007年设立应用型翻译硕士专业,2009年设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2017年自主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二级学科,以深厚的外语学科基础,复合历史文化、国情社会研究,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研究布局已初具规模。覆盖外国语言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北大特色的现代大学本科教育、研究型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外语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第二,坚持育人根本,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始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多元发展,构建多语种、跨学科、懂理论、重实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对东西方文化和文明具有较深造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在国家建设各领域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20年来,外国语学院不断探索外语学科改革之路,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努力打造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布局。学院拥有12个二级学科,20个本科语种专业以及40余个用于教学科研的非招生语种资源,52个硕士招生方向、47个博士招生方向。在学院内部,从以语种专业为导向向以区域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转变;在学院外部,2011年与元培学院和历史系共同设立“外语+外史”专业,2017年新增“外语+外国考古学”专业,拓展和优化“外外”专业模式;全面开放外语资源,开设30余个语种的“一带一路”外国语言与文化系列课程,打造战略语言资源平台,使语言资源建设跟进学术研究需要,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延展做好研究和人才储备。
第三,尊重学术规律,鼓励基础性前瞻性学术研究
北大外语学科在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外国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国文化与国情研究领域具有传统优势。
北大外院人始终引领学科风气之先,不盲目追求热点,以良好的专业素养、踏实的研究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具有前瞻性价值的课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陈炎教授就著有《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两千年初孔远志教授著《东南亚考察论郑和》、梁立基教授著《光辉的历史篇章——15世纪马六甲王朝与明朝的关系》等。这些积累和成果,以及外语的研究通道优势,可以为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研究,培养更契合国家需要的人才。
20年间,学院有53部著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既有鲜有人问津、但对人类文明成果存续至关重要的“冷门绝学”,也有解决当下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现状研究。《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体现出北大外院人学贯中外的深厚积淀;《欧洲文学史》《阿拉伯现代文学史》《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体现出外院人对文学研究传统的坚守;《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体现出外院人对学科理论前沿的不懈探索。
第四,培养世界眼光,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80年前那个积弱的中国,而是在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而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外院也从来不止是一个学习语言之所,无数外院人借助对世界多元文明、多样文化的充分理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各个领域尽展中国风采、贡献中国智慧。
20年来,学院努力打造国际化育人环境,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体验、中国主场外交语言志愿服务;与国外一流高校及机构建立高端的合作与对话平台;举办数百场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及工作坊;邀集数以千计的国际学者来学院授课、讲学,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纳入世界的格局当中,既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又坚持中国立场、北大范式。
赵振江教授主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邀集了北大和全国最优秀的翻译力量,展现的正是这种气魄。文库第一辑涉及17个国家、22卷诗集,全部是从小语种原文诗歌直接编译,兼具原创性研究和填补翻译空白的特点,对诸多国家的文学史书写具有开创性价值。因其鲜明的主题、鲜见的翻译阵容,今年八月一经出版即刻引起出版界、学术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学东西之文,融中外之学”是我们治学上的追求;“世界在脚下,祖国在心中”是我们精神上的持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沟通中外,传承文明,纵深挖掘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和共同价值,横向推动中国文化、学术和思想的对外表达,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气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过去20年,外院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未来,外院人仍将开拓进取、行稳致远,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建设、推动中国的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弱冠之年的半岛网页版庆贺生日,请允许我在此与各位立下未来之约,共同期待半岛网页版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