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导航
【外院学科建设沙龙】第二讲:叙利亚内战与ISIS
2015-12-18
2015年12月18日,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沙龙的第二讲在图书馆阅览室举行,主讲人为阿拉伯语系的吴冰冰老师。 近来ISIS成为一个世人谈之色变的词语,社交媒体舆论中对于伊斯兰国、伊斯兰教的报道介绍也蒙上恐怖主义色彩。吴老师从事伊斯兰教研究多年,认为应该用知识纠正人们认识的误区,希望帮人们分清ISIS、伊斯兰国、伊斯兰教之间的复杂关系,理性看待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人民。
吴老师首先就伊斯兰教、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国的概念进行了介绍。伊斯兰教拥有15-16亿教众,是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教派。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派,其中逊尼派占90%,什叶派占10%,这两个教派是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而产生的,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和平共处,但如今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教派矛盾。就教派矛盾来解释教派矛盾是不可行的,教派矛盾必须通过政治、国际、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来解释。
吴老师还特别声明,伊斯兰教并不等于伊斯兰主义。伊斯兰主义是意识形态而非宗教信仰,指将伊斯兰教融入政治,反对政教分离,但又不是单纯的政教合一。伊斯兰主义又分为现代伊斯兰主义、传统伊斯兰主义和极端主义。将伊斯兰主义单纯地判定为恐怖主义是不正确的。现代伊斯兰教不反对民主制度,代表有穆斯林兄弟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传统伊斯兰主义。传统伊斯兰主义完全按照古兰经教义实施,排斥西方政治制度,没有宪法,几乎没有议会,没有任何政党,代表有塔利班、沙特的瓦哈比派-萨拉菲主义。极端主义即把任何不同者定义为异教徒,并采取暴力恐怖行动,如“基地”组织、ISIS。吴老师强调,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政治思想非常多元化的世界,我们必须以多元的眼光来看待,而不能僵化认识。据非官方统计数据,伊斯兰国家中有2%的人可能走进极端主义,另外98%都应是正常的教徒。
此外,吴老还简要介绍了伊斯兰民主制。伊斯兰民主制背后不是自由主义价值观,而是伊斯兰价值观。由于中东地区的地理、宗教、经济、历史复杂状况,单一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无法使中东得到平衡,而必须与伊斯兰本身的制度结合起来。将彼此尖锐对立的体系结合在一起,中东才有可能得到新的平衡。体制的结合是体制的先进,而非体制的落后。
接着,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叙利亚国情。叙利亚是一个民族宗教高度多元的国家,人口构成复杂、宗教组成复杂,叙利亚之前长期维持多元国家的状态,是由于在各教派、人群间找到了平衡,而现在叙利亚出现危机,则是因为这种平衡被内外因素打破。叙利亚危机经过了五个阶段,分别是2011年3月至7月和平示威为主的第一阶段、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叙利亚自由军与政治反对派的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伊斯兰主义武装组织的壮大的第三阶段、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ISIS扩张的第四阶段和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伊斯兰主义武装三强并立的第五阶段。
最后的讨论阶段中,与会各老师同学积极提问,现场氛围活跃。通过吴老师的这次讲座,老师同学更透彻地了解了伊斯兰,认识到必须要从知识出发理性看待伊斯兰世界,秉承人道主义的关怀看待伊斯兰国中的受难者,谴责施暴者,对未来的和平发出由衷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