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管理
杏坛芳华三十载,情系燕园育桃李
2020-09-23
2020年9月第36个教师节之际,我院又迎来一批从教满三十年的老师。他们是英语系刘建华、程朝翔、李淑静、高艳丽老师,德语系王建老师,东南亚系王彦老师,西亚系王一丹老师和阿拉伯语系蒋和平老师,这八位老师已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了三十年,北京市教育工会为他们颁发了表彰证书与纪念章。
卅载耕耘,甘为人梯,感谢老师们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在燕园这片土地上挥洒了无数汗水与热血。其中几位老师也在从教三十年之际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想。
在北大任教的30年里,我教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十多门课程,在备课和改作业等教学活动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同时还做了一些科研项目,兼任了多年的支部书记。在有自己的办公室之前,日常生活轨迹基本上就是家、教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我爱人曾开玩笑说,如果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我这些年的生活,那就是“忙”、“很忙”和“非常忙”。借此机会,我想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表达深深的感谢。
其实,“感谢”就是我此时此刻最想表达的感想。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其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项进展都凝聚着集体的心血,都记录着许多需要感谢的人。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感谢我的同事们的热心帮助,感谢我的学生们的大力配合。没有领导和老师们的培养,我就不可能从下放知青成长为大学教师。没有同事们的帮助和学生们的配合,我就不可能在北大的讲台上顺利教满30年。
在退休前的短暂时间里,我会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再接再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英语系 刘建华老师
我在北大工作已有30年,算上此前在其他两所大学从教的时间,我的高校经历已有33年。在这33年里,见证了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北大的发展。不过,由于起点和环境的不同,各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尽相同。北大致力于支援边疆地区的高校,我也参与其中,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任教。这是北大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和石大共同发展,我也非常荣幸地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年,我被兵团党委和兵团评为“第九期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优秀个人”,也算是对我从教30年之后继续努力工作的鞭策。
——英语系 程朝翔老师
回想起来,三十年前刚留校的情景彷佛就在眼前,甚至更久以前刚入校学习的画面也未曾忘却。从当年教研室年轻教师的青葱岁月到现在“资深”教师的白发丛生,我始终迷恋燕园这片热土。在这里我似乎始终是那个刚刚踏入校门的年轻人,常常好奇,时时钻研,讲求是非,不忘宽容。
——德语系 王建老师
从业三十年,感恩学校的培养、师长们的指导,感谢同事们的协力、同学们的配合。
三十年来,不变的是教师这一身份,但身份之外,变化已是地覆天翻。
三十年回首,不免感慨,即便是在大学的象牙塔中,也只有变化本身未曾改变。
希望自己在退休之前的日子里,还能努力认识时代变化,把握时代精神,把教师这一身份所承担的责任争取履行到位。
——东南亚系 王彦老师
若白驹之过隙,不知不觉已从教三十年。儿时的理想虽也曾是成为人民教师,却也不曾梦想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此深感荣幸之至与责任之重。一路走来,难忘恩师们的教诲与指导,同事间的切磋与互助,学生们的欢笑与情谊。三十年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没有风雨,然而从教的日子留下的总是鲜花铺路、彩霞满天的记忆。
——英语系 李淑静老师
作为一名8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我很荣幸能够留校任教,并在这里从事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北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西亚系 王一丹老师
在北大任教30年了,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旅程。经历了教学相长,同事相助,喜看燕园的变化和发展,喜看年轻学子带着憧憬走进校门,怀着自信走向社会,让我时时体会到责任和快乐。
感谢北大给我的一切,感谢这个珍贵的平台,让我认识了一批批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丰富了我的阅历,提升了我的境界。每天的日子,都是新鲜活泼的,都是思考、学习、成长、交流、分享、对话的日子,让我过得充实而感恩!能在我最心仪的大学,从事着最喜欢的工作,此乃人生一大幸事也!
——英语系 高艳丽老师
春风化雨,育人不倦,外国语学院工会再次向老师们三十年的辛苦耕耘致敬,祝愿老师们春晖满园、桃李芬芳!
文:范银天